半夏白术天麻汤,治疗头晕秘方,最适合痰湿型高血压、颈椎病

温馨提示:广告也精彩,分享有钱赚!
主编:启红
围观
收藏

咦,天花板怎么掉地上了?

房屋倾斜,地面也在波动!

身体稳不住了,眼前开始飘忽……

如果多转一会儿圈,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眩晕的感受。

可是如今,就在房子里正常走,天花板却也在动。并且,恶心烦闷,气促而喘,心神不安,头痛如裂,四肢厥冷、夜晚不能安睡这些症状,也如影随形,又是怎么回事?

来自《古今医鉴》卷七的半夏白术天麻汤说:这是摊上脾胃气虚,痰涎内停,虚风上扰的大事了。

对于脾胃气虚来说,无论你吃的是小龙虾,亦或稀饭泡菜,均需要脾胃的运化,才会转化成人体所需,但如果饮食失调,劳倦过度损伤脾胃,或久病之后耗伤脾气,都会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或紊乱,导致气短乏力、头晕、大便溏泻,以至胃胀,胃痛,呃逆的情况出现。

治宜益气健脾,和胃助运行。

对于痰涎内停来说,舌苔白腻,胸脘满闷,不思饮食,头眩心悸,或呕吐等是其表现,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。

治宜温化痰饮,和胃降逆气。

而对虚风来说,通常是指血虚、阴虚内生的风证,亦称内风。症见眩晕欲倒,头痛,肢麻发颤,语言不利索,步履不稳,舌红,脉弦而细,或猝然昏倒,半身不遂等。

治宜平肝息风。

以上种种情形,用半夏(制)4.5克 白术(炒)6克 天麻4.5克,加生姜3片

加水400毫升,煎至320毫升,食后温服。可健脾化痰,平肝息风。

方中药物各起什么效?

炒白术这个补虚药在这个方中的表现非常亮眼,它是将蜜炙麸皮撒入热锅内,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,炒至焦黄色、逸出焦香气,取出,筛去蜜炙麸皮而得,不仅可益气健脾和胃,燥湿利水,还能化痰,并治眩晕等。

制半夏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(生半夏使用不当是有毒的),其性辛散温燥,入脾胃兼入肺经,燥湿健脾、和胃止呕的功效不错,化痰湿之效更抢眼。在各种痰症,比如痰多咳喘,痰饮眩悸,风痰闭塞清阳所致眩晕,痰气上逆而致头痛的治疗方面,表现一流。

同时,因其生在夏至前后,为大自然阴阳交会之期,故半夏可引阳入阴而使阴阳交会,以至睡眠安稳。

天麻味甘性平。中医认为甘入脾,脾在五行属土,土能胜湿,因此,天麻的作用之一是去除脾之湿气。天麻又“入肝经气分”,肝属木,在自然界为“风”,因此天麻的另一重要作用是长于平肝息风,凡肝风内动、头目眩晕之症,不论虚实,均为要药。

以上三种药物,各集一身本事,却又均具健脾治眩晕之共性,并各有侧重,互相补充。

炒白术侧重健脾胃,制半夏侧重化痰湿,天麻,则长于平肝息风,治虚风上扰、肝风内动之眩晕头痛。同时,炒白术以其补益药之功,为天麻治眩晕头痛等症助力,并使本方同时具有了补虚扶正之功效。

而且,制半夏治失眠止咳喘,三片生姜,和胃止呕又散寒,这些药物的多种作用,让方子适用的范围大增。这也是本方不仅可治眩晕头痛,更可治恶心烦闷,气促上喘,心神不安,身重如山,四肢厥冷、失眠等症的原因。

一味好方就此出炉!

在中医内科学课本中没有设立高血压的章节,而是将高血压归到眩晕证的章节里。

眩晕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病症,高血压、低血压、美尼尔综合症、脑动脉硬化、脑供血不足、贫血、神经衰弱等等,都出现眩晕的症状。

眩晕最早见于《内经》,称之为“冒眩”。《素问》认为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。意思是,只要见到眩晕,都可从肝论治。《灵枢》则说:“上虚则眩”。认为眩晕属于虚证。

到了汉代张仲景先生,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: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。《金匮要略》:“心下有支饮,其人苦冒眩,泽泻汤主之”。

到了金元时期,中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,大家对眩晕的概念,病因病机的看法形成了几大主要观点:有的主张从风火立论,走的是从肝论治的路子。有的认为“无痰不作眩”,举双手站张仲景。有的认为“无虚不作眩”,坚持眩晕是虚证。

到了《医学正传-眩运》:“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,治宜清痰降火为先,而兼补气之药。”

到了金元时期,中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,大家对眩晕的概念,病因病机的看法形成了几大主要观点:有的主张从风火立论,走的是从肝论治的路子。

有的认为“无痰不作眩”,举双手站张仲景。有的认为“无虚不作眩”,坚持眩晕是虚证。

到了《医学正传-眩运》:“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,治宜清痰降火为先,而兼补气之药。”

痰湿中阻,风痰上扰,是眩晕证中比较典型常见的一种,这类人的病理特点是:眩晕,恶心呕吐,舌苔白腻

尤其在头晕的那几天,感觉跟晕车晕船一般,还会伴有腹胀不消化、犯恶心的症状,典型的痰湿中阻,风痰上扰。

中医所说的痰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。狭义之痰是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,广义之痰泛指人体气血不和所引起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性产物。

关于水液代谢,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经脉别论》中说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。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

明代医家李中梓引述原文后说:“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,何痰之有?”

可见,人体津液之所以能够输布,全赖气化的正常运行、水道的通调。

凡一切引起气化不利的因素影响了肺、脾、肾、三焦的功能,水津不能正常输布与五经并行,过剩的水液积留生湿,积饮凝结即为痰。

痰的生成实属人体水液代谢紊乱的产物。

张景岳也指出痰的实质即是水。无形之痰,随气升降,流动不测,周身内外,五脏六腑,无处不到。

为喘,为咳嗽,为呕,为泻,为眩晕,为怔忡惊悸,为寒热肿痛,为痞满膈塞,或浑身习习如虫行,或身中结核不红不痛,乃至癫狂瘫痪,妇人经闭带下,小儿惊风抽搐。

可见,痰湿泛滥,聚集头部,影响清阳上升是风痰型眩晕的主要病机。

该如何应对?健脾袪湿,化痰熄风。

清代名医程钟龄在《医学心悟》中记载的半夏白术天麻汤,可以治疗此类眩晕,疗效显著。

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:半夏9克、炒白术12克、天麻9克、 茯苓9克、陈皮9克 甘草3克、生姜3片、大枣3枚

其实,本方是在祛痰圣方——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减的,其中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生姜是二陈汤的组成,燥湿化痰,在此基础上加加白术健脾燥湿,天麻平肝熄风。

接下来,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药物组成。

半夏,半夏性辛散温燥,入脾胃兼入肺经,燥湿健脾和胃止呕的功效不错,化痰湿之效更抢眼。

毫不夸张,用祛痰神器来称呼半夏,绝对是实至名归。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会用到半夏。

半夏性子很猛烈,药效很强,又是温的,又能降气,性温可以把痰给温化了,降气呢就可以推动痰湿往外走。既能化痰,又能推动痰湿,简直是一举两得了。

有很强的的降逆作用,在各种痰症,比如痰多咳喘,痰饮眩悸,风痰闭塞清阳所致眩晕,痰气上逆而致头痛的治疗方面,表现一流。

炒白术这个补虚药在这个方中的表现非常亮眼,它是将蜜炙麸皮撒入热锅内,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,炒至焦黄色、逸出焦香气,取出,筛去蜜炙麸皮而得。

白术,除了补气之外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效就是健脾祛湿,是祛湿的神药,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中就用到了白术,一切脾胃虚弱、痰湿困脾之症都离不开它。

白术有一股很好闻的气味,凡是带有香味的药都有醒脾的功效,白术还有带有一丝丝甜味,甘味入脾,白术性温,还有一定的燥性,脾喜温喜燥,所以能够燥湿健脾。

天麻,又称定风草,是一味平肝熄风定惊的良药。天麻地上茎全株不含叶绿素,单一直立,宛如箭杆,药谚云:赤箭钻天,有风不动能定风,无风自动可驱风。因此又名赤箭、定风草、神草。

天麻有很强的祛风作用,《本草汇言》说:“天麻主头风,头痛,头晕虚旋,癫痫强痉,四肢挛急,语言不顺,一切中风,风痰。”

天麻天麻质润多液,能养血息风滋补肝阴,对于肝阳上亢导致的眩晕、头痛有奇效。

治痰的根本是什么?健脾!因为脾为生痰之源。

健脾用什么呢?陈皮、茯苓和甘草。陈皮,这个药大家都很熟悉,很多调料里都有陈皮的成分,很多小伙伴煲汤、煮茶时非常喜欢放点陈皮,气味芳香沁鼻,令人心旷神怡。

陈皮入肺、胃经,最擅长理肺胃之气,最主要的是能够健脾,陈皮性温,脾得温则运。所以陈皮能够温脾,让脾健运起来。

陈皮的清香之气能够醒脾,能够化浊。痰浊去除,再加上陈皮的理气作用,会使慵懒中醒来,它就会卖力地干活,而且干得很痛快。

茯苓淡渗利湿,可以使痰湿直接从小便中排出去,仲景很多祛湿治疗水肿的方子都喜欢用茯苓,茯苓还能健运脾胃,为脾味运化增强动力,和陈皮相配伍简直绝妙。

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,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,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。

甘草等于直接补充物资,陈皮等于加强交通运输能力,补了脾又健了脾,脾的问题就解决了,痰的来源就解决了

另外,生姜、大枣也能补脾益气,保护脾胃,防止诸药损伤脾胃,两者相配既可以健脾暖胃,调和气血

再说一下本方的适应病症特点:头晕、头痛、伴有腹胀、不消化、舌苔厚者

天麻药方公开!

《圣济总录》天麻丸:

治偏正头痛,首风攻注,眼目肿疼昏暗,头目旋运,起坐不能:天麻一两半,附子(炮制,去皮、脐)一两,半夏(汤洗七遍,去滑)一两,荆芥穗半两,木香半两,桂(去粗皮)一分,芎藭半两。上七味,捣罗为末,入乳香匀和,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丸,渐加至十丸,茶清下,日三。

治中风手足不遂,筋骨疼痛,行步艰难,腰膝沉重:天麻二两,地榆一两,没药三分(研),玄参、乌头(炮制,去皮,脐)各一两,麝香一分(研)。上六味,除麝香、没药细研外,同捣罗为末,与研药拌匀,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温酒下,空心晚食前服。

《十便良方》天麻酒:

妇人风痹,手足不遂:天麻(切)、牛膝、附子、杜仲各二两。上药细锉,以生绢袋盛,用好酒一斗五升,浸经七日,每服温饮下一小盏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天麻丸:

治小儿诸惊:天麻半两,全蝎(去毒,炒)一两,天南星(炮,去皮)半两,白僵蚕(炒,去丝)二钱。共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如天麻子大。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。荆芥汤下,此药性温,可以常服。

《清·光绪皇帝医方》:

①主治前额头痛,洗药方。成份:天麻3克,香白芷6克,防风4.5克,葛根4.5克,金银花6克,生石膏9克,川椒3克,乳香3克。水煎,洗之。

②主治偏正头痛,头目昏重等,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。成份:天麻3克,防风9克,川芎6克,白芷6克,薄荷3克,桑叶6克,甘菊4.5克。用水熬透,洗之。

《医学心语》:

主治痰饮上逆,痰多心悸,眩晕头痛等症,半夏白术天麻汤。组成:半夏9克,天麻9克,白术9克,茯苓9克,橘红6克,甘草6克,生姜6克,大枣3枚。

《外科正宗》:玉真散

治风毒痰阻之破伤风。牙关紧急,口撮唇紧,身体强直,角弓反张,脉弦紧。南星6克,防风6克,白芷6克,天麻6克,羌活6克,白附子6克。上为末,每服10克,热酒一盅调服,更敷伤处。方中天麻长于熄风止痉,为佐药。

《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》:天麻钩藤饮

治肝阳偏亢,肝风上扰证。头痛,眩晕,失眠,舌红苔黄,脉弦。天麻9克,钩藤12克,石决明18克,栀子9克,黄芩9克,川牛膝12克,杜仲9克,益母草9克,桑寄生9克,夜交藤9克,朱茯神9克。水煎服。方中天麻入肝经,有平肝熄风之效,且有定眩晕之专长,为君药。

天麻能治什么病?

天麻又叫明天麻,天麻味甘、辛、性平,有息风、止痉、祛风除痹等功效。是中医治疗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。

天麻常用于治病高热或脑血管疾患引起的小儿惊风、抽搐、头痛、眩晕、眼黑、肢体痉挛、麻木、语言不畅、半身不遂等症。

如治疗头晕、头痛时常与藁木、川芎、蔓荆子、白芷、芥穗等配伍;治疗中风、肢体拘挛、麻木、言语不畅时,常与钩藤、僵蚕、 白芍、牛膝等药物配伍。

治疗肝火上炎、头晕、眼花时,又常与草决明、生石决、龙草、菊花、地龙等配伍;

治疗小儿急惊风引起的神昏、惊厥、抽搐、谵语等病症时,又常与全蝎、姜蚕、天竺黄、朱砂、人参、白术、青黛等配伍。

天麻是肝经定风的要药,凡属肝风内动所至的眩晕、惊厥、抽搐、惊风等症,皆可用天麻治疗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天麻含天麻甙、对羟基苯甲醛、天麻醚甙等。实验证明,对冠状动脉 、脑血管等动脉都有一定的扩张作用。可以增强这些血管的血流量,从而减少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。

发布时间:2023-07-17 11:44:45(谢谢观看!)

扫码进入手机版